6月11日晚,“珞珈外马圆桌对话”第一期通过“腾讯会议”成功举办。“珞珈外马圆桌对话”是由美高梅真人娱乐登录入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主办的系列对话活动,旨在特邀国内外专家就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题展开对话式研讨。本场对话特邀南京大学哲学系蓝江教授和西南大学美高梅真人娱乐登录入口黄其洪教授为对话嘉宾,以“巴迪欧VS拉吕埃勒:关于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交锋的对话”为题,就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兰•巴迪欧和弗朗索瓦•拉吕埃勒之间的思想争论展开了对话式讨论。学院肖光恩教授、周金华副教授、李高荣副教授、哲学学院邢冰老师以及来自全国的师生近三百人参加了对话活动,对话由学院杨礼银教授主持。
首先,黄其洪教授就拉吕埃勒对巴迪欧的批判作了学术报告。黄其洪教授从拉吕埃勒和巴迪欧的学术风格和出身背景出发,指出拉吕埃勒和巴迪欧有着很多共同点。他们的区别则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上,这也就构成了二者不同的思想路线。针对“哲学或非哲学如何存在”“本体论被终结了吗”“资本主义可以被替代吗”三个论题,黄其洪教授阐述了拉吕埃勒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巴迪欧的批评。他认为,拉吕埃勒将巴迪欧的哲学观视为一种独断论,将巴迪欧的数学本体论视为一种等级制的本体,这种本体论会造成哲学的纯化和物质的纯化,造成一种没有实质内容的抽象形式,因此,拉吕埃勒将巴迪欧所提出的“主体”称为“傀儡主体”。如果“本体论”一词指代的是一种还原论的思维方式的话,那么,拉吕埃勒的“非哲学”坚决拒绝和批判本体论;但如果“本体论”指代的是对本体的描述和表征的话,那么,拉吕埃勒提出了自己的本体论,即“实在-元一本体论”。就资本主义是否可替代的问题而言,拉吕埃勒主张对它进行局部改良,围绕着偶然事件的发生而造就革命的主体,通过“非基督”“非人”“非无产阶级”“受害者亲身”等实现对个体的拯救和解放,但是拉吕埃勒认为要从总体上替代强大的超级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黄其洪教授还对拉吕埃勒的观点进行了辨析和批评。
针对对话主题,蓝江教授阐释了巴迪欧的哲学观,尤其是其事件哲学观,其数学本体论和共产主义思想。他首先阐释了巴迪欧的哲学观,他认为拉吕埃勒对巴迪欧存在着误读。当巴迪欧说数学是本体论时,并非说数学凌驾于其他知识之上,而是将数学视为我们用来接近本体的途径,人们可以通过数学的方式来接近本体,或者拉康意义上的the Real。落实到拉吕埃勒那里,人类社会真正的问题在于在语境中的real one如何自己去涌现自己。巴迪欧的看法是,the Real在观念体系上撕开了一道裂缝,让一种事件以突发的不可预料的世界降临在人们身边,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其数学本体论。针对黄其洪教授的阐述,蓝江教授从巴迪欧和拉吕埃勒的语境和概念出发做出了回应。蓝江教授认为,巴迪欧的数学本体论不是一种等级论,数学并非确切的实体,而是表现为一种话语中介。
之后,两位教授就拉吕埃勒是否误读了巴迪欧进行了深入讨论,特别是针对拉吕埃勒对巴迪欧提出的真理的个别化、本体论的普遍化问题以及巴迪欧的主体的诞生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激烈交锋。
随后,邢冰老师和李高荣老师结合两位教授的对话提出了自己对巴迪欧和拉吕埃勒思想的看法,并向两位老师提出了疑问,对此,蓝江教授和黄其洪教授分别做出了回应。蓝江教授指出,巴迪欧的哲学在一定意义上确实有消极性。主体去创造就必须要有预测,关键事件能发生,就一定要有一个预测框架,而预测工具则会具有一种超验性。黄其洪教授指出,巴迪欧和拉吕埃勒在面对共产主义是否替代资本主义的问题时,实际上是很保守的,因此,从最终的理论指向上来说,他们两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都不够深刻和彻底。在后续的观众提问环节,来自各个高校的参会者对相关主题进行了提问和交流,两位嘉宾对参会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
最后,杨礼银教授对本次圆桌对话作了总结:黄其洪教授和蓝江教授的讲述让我们认识到,巴迪欧和拉吕埃勒都承认哲学并未终结,而且认为哲学很有必要,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在他们那里,本体论也没有终结,只是巴迪欧诉诸数学,而拉吕埃勒则诉诸单边决定、客观性、不可知论的新本体;两位理论家都对资本主义展开了批判,但是批判的力度不同,由此导致对代替资本主义的可能性认识不同,换句话说,在巴迪欧那里表现为资本主义可能被替代,但是只是一种希望,不可预测,而在拉吕埃勒看来,资本主义可以被替代的希望非常渺茫,只能对其改良。